近年来,“云阳面条工”由最初发展起来的沙市、鱼泉镇逐步辐射带动全县42个乡镇(街道)几万名外出农民工,在上海、浙江、武汉、西安等地创业就业,年创劳务收入占我县劳务经济的半壁江山。其中:沙市镇的“云阳面条工”年收入占整个“云阳面条工”的三分之一。 如此巨大的财富回流至昔日的穷山沟沙市、鱼泉镇,让过去温饱难解的农民成了富甲一方的“小老板”。过上幸福生活的群众无不对“云阳面条工”的缔造者之一贺世安树起了大拇指。 贺世安,重庆世安面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,今年36岁,沙市镇龙池村八组人,憨厚朴实的山里娃,凭着一股子闯劲,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民工创下了“云阳面条工”这一市级特色劳务品牌。11月1日,贺世安被市委、市政府表彰为重庆市第四届“十佳农民工”。 逆境之中奋起,农民小伙子举债闯荡“上海滩” 1997年,贺世安因经营桐油、菜油等生意的市场行情不稳定,负债40多万元,当时,穷山沟里一个年仅23岁的农民小伙子,面对这笔近乎天文数字的债务,亲人的埋怨、群众的冷眼让他一度消沉下来。 “不服输,只有走出大山,寻找商机才是摆脱困境之策。”好强的贺世安这么想着,也暗地里较上劲儿。他果断从民间借下一笔高利息的资金,通过考察,把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选定在了上海,凭着他敏锐的市场触觉,找到了加工面条这个在当时不起眼的发展项目。 于是,贺世安带着一家四口人,满身疲惫地来到了流彩溢金的上海,开始了他的淘金梦。 在上海千年古镇朱家角,贺世安播下了他希望的种子,开了一家小面店,开始创业打拼。随后,他和妻子,不分白昼和黑夜,把面店经营得红红火火,两年之后有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还清了所有的欠债。 闯荡“上海滩”第三年,贺世安不满只开一家面店“小打小闹”。 他发现要在上海占有一席之地,就要开面坊。通过多方走访和调查,这是一个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产业,他通过借、贷的方法,不到三四年时间,共开了5家面坊,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。 “劳务红娘”引领万余人创业就业,“云阳面条工”劳务品牌享誉全国 已悟到面坊商机的贺世安,为了发展壮大面条经济,盘强面条产业,他认为单打独斗形成不了气候,先富起来的他想到了在大山里尚未脱贫的乡亲们,于是,他当起了“劳务红娘”。 他要让这带有地方特色的挂面技术和勤劳朴实的云阳老乡,发挥用武之地,一起闯荡“上海滩”,带领大家开面坊掘金,引领乡亲走上脱贫致富之路。从2003年开始,贺世安把家乡的特困户、困难户的成年儿女带到上海面坊,手把手的教他们挂面技术,艺成之后,又帮他们谋市场,择地点,租门面,帮他们开起了一家家面坊。 截止目前,贺世安帮家乡人在上海虹口、浦东、杨浦、闸北4区开了30家面坊,每家面坊他主动投资均在60%,每家面房年纯收入在25万元以上,让家乡的部分贫困户、特困户摆脱了贫困。而贺世安自己只收取10%利润的微薄薪金。家乡人总是感动地说“贺老板,你投入这么多,耗费精力这么多,理应平半分才对,”可贺世安总是这样回答说:“人不能只是光看到钱,只要大家好,我才安心!” 有了面坊的稳定和发展,贺世安又开动脑筋,刺激面制品消费,拉动面坊的消费市场,他带领乡亲在上海的静安区、虹口区、杨浦新区开了三家美食城特色面馆,每家面馆投资均在50万元以上。 几年来,贺世安先后引领沙市镇及周边乡镇1万余人当起了“云阳面条工”,年创挂面收入30万元以上的200余户,20至30万元300余户,10万元以上的3000余户,有100多户已买上了中高档私家车。这批“云阳面条工”以亲帮亲、户带户的形式,带动了其它乡镇数万名农民工从事“云阳面条工”,开面坊1万余家,在全国各地发展面条经济这一产业,“云阳面条工”这一特色劳务品牌享誉全国。 在“云阳面条工”的带动下,我县濒临破产的云马机械厂生产的“峡江牌”面机畅销各地,税利年年创新高。据不完全统计,“云阳面条工”中有近30%的户在县城购置了房屋,有40%以上的户在乡镇的街道购置了房屋,有力地拉动我县房地产市场的消费需求,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。 贺世安为了让面制品经营发展更大、更强、更规范,提高“云阳面条工”的组织化程度,让更多穷困的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致富、解决更多的农民工就业问题,他成立了重庆世安面制品有限公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