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马上注册

快速登录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在线发布面坊、帮工信息面坊工作服 188 7521 8789 虚假面坊信息举报公众微信:miantiaowang
查看: 3784|回复: 2

南京面条的习俗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3-6-20 14:30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重庆
  南京最早的面条出现在茶社

  有记载表明,乾隆末年,南京城内茶社林立,最集中,最有代表性的大都位于古称“六朝金粉”的秦淮河畔。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茶社中,有云雾、龙井、珠兰、梅片、毛尖等,并有佐茶小吃,如酥烧饼、春卷、烧麦、饺子、糖油馒头和面条。

  2012年复号的迎水台以经营面条和面点为主,但店名仍叫“迎水台茶馆”。该茶馆所属夫子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庆说,清末民初,南京的茶馆业极为兴盛,仅夫子庙地区的秦淮河两岸,就有茶馆、茶社30多家,以迎水台、奇芳阁、魁光阁、天韵楼、麟凤阁、雪园、文鸾阁、群乐、飞龙阁、义顺等较为有名。但以他所见,这些茶馆基本上属于一边喝茶,一边玩鸟、斗蛐蛐的场所。但不管哪类茶馆,都可以喝茶,同时也都有茶点供应,另外还有菜,有酒,也有肉,只不过菜是用小碟装的,例如像咸萝卜、雪菜、笋丝等都是都是小碟装盘的,一般老百姓两毛钱一份猪头肉二两白酒就可以吃起来了。还有一些平民只要买一碗面条就可以喝酒了,不过面条是有浇头的,例如熏鱼、小排、鸡丝等。

  南京的面条什么时候从茶馆独立出来,或者说南京面馆起源于哪个时期尚未有考证。

  刘长兴面馆始建于1901年,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。现在的掌门人朱同淼说,相信在刘长兴之前就有面馆存在了,但究竟是哪一年现在无法考证。不过南京面条自他诞生以来就成为市民喜爱的主食。

  南京面条重卤、重汤、重浇头

  南京面条不仅跟四川、山西、厦门、广东的面条有明显的区别,就是跟同省的苏州也有区别。

  应该说南京是一个很讲究吃的城市。四川面条主要靠麻辣和酱料,而南京主要靠本地的新鲜食材。或者说南京的面条调料只有生姜葱和五香八角,明显没有外地的调料多,然而南京人就是靠少的可怜的调料,做出了美味的面条。

  具体来讲,南京面条重卤、重汤,重浇头,这是南京面条独到的地方。朱总说,南京的面条必须用老卤,即使没有老卤,也要用新卤。具体的做法是用生姜葱、五香八角、盐、糖和酱油加水熬制,熬制好了再加入烧肉的肉卤和煨骨头的汤继续熬。

  接下来是做浇头,以大肉为例,大肉要整煮,煮到7、8成熟再下油锅整炸,炸到虎皮状起锅。之后再切成梳子状的肉片下锅,跟肉卤和作料一块烩一下备用。最绝的是装碗也很讲究,大肉横卧在面条最上面,大肉的两端要搭到或接触到碗边,形似一座桥,南京人因此叫它“过桥”大肉面。以至于到后来,大肉好吃不好吃,性价比高不高,就看大肉是否“过桥”。所以国内不少行家都称赞南京的面条厨师不仅是白案高手,同时还是红案高手。

  有人说,苏州的大肉面和南京的做法没有区别,其实是有差别的。而朱总说,除了比较甜之外,苏州大肉的做法是整煮、整炸、整烩,最后吃之前才切片。差异是存在的,但不能说苏州的就不好吃,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6-20 14:30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重庆
  大碗皮肚面风靡南京大街小巷

  除老卤面之外,解放后南京又出现了一个新品种叫小煮面,其中尤以小煮皮肚面最受吃货欢迎,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。

  南京吃货相当挑剔,在吃老卤面的时候都希望吃头水面条中的头一碗面。老卤面是大锅下面,一锅至少装10来碗,而锅里的面汤要下几十碗甚至上百碗才换水,所以头锅水下的面最鲜最香,吃货们都希望吃头水面甚至是头锅水的头碗面,小煮面应运而生。

  所谓小煮面,就是用小锅,一锅煮一碗面,满足了吃货吃头水面的愿望,同时碗里还配以皮肚、香肠、肉丝、鸡蛋、平菇、木耳、青菜、榨菜、西红柿、等多种新鲜食材,再加上各家自制的辣油,美味到“打了嘴巴子都不肯丢手。”

  百年老店包顺兴老总哈翔表示,小煮面是个新品种,传统的老卤面是红汤面,而小煮面属于白汤面的范畴。人们喜欢吃小煮面的原因就是喜欢小煮面的清淡、新鲜,浇头量足,不仅美味,而且管饱。不过现在很多小煮面做的质量在下降。主要原因是不肯用高汤,而主要以辣油支撑吃货的舌尖,很多小煮面白开水下面,如果离开了辣油很难生存。

  南京面条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

  身为南京餐饮商会副会长的朱同淼表示,民国以来,尤其解放后,南京的面条从老卤面、小煮面、炒面、干拌面,发展到来自国内的瓦罐面、山西的刀削面、臊子面、油泼面以及来自国外的意大利面、韩国冷面等等,形成了多种风味并存、以及各种餐饮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。据餐饮商会初步的统计,目前大大小小面馆就达到了8000多家,如果把盖浇饭和馄饨店里以及餐馆做面条的也算上,南京做面条的店已经超过1万家。

  南京人对面条的依赖度越来越大,每到中午,一些公司职员纷纷涌向街头觅食,其中以吃面者居多,明瓦廊、童家巷、马台街、网巾市、夫子庙、太平桥南、碑亭巷、秦虹路、殷高巷、卫岗、沈举人巷、评事街等街巷的面馆几乎家家爆满。

  不过行家表示,在众多的面馆中,面条的品质参差不齐。一方面,要想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吃货或美食家,还应多了解面条制作的基本常识,提高甄别能力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6-20 14:31:23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重庆
  面条习俗

  1、古时生日那天吃面,后来演变成小孩过周岁,大人过生日也要吃面。

  记得很长一段时间,家里哪个过生日了,母亲都会擀面,然后用青菜下面,再炒一小碗花生米。一家人围坐在小餐桌上一边吃一边默默祝福生日快乐。后来才知道,南京很多人家都有这样的习俗。

  即使是现在,人们过生日都上馆子吃大菜,然后吹蜡烛,吃生日蛋糕。不过最后压大轴的主食仍然是面条。

  2、南京人乔迁也有吃面的习俗。印象最深的是上小学的时候,隔壁的邻居跟我家没什么来往,基本上就没到我家串过门。但是他家搬家之前送来一大碗热腾腾的面条,当时有点不明白为何搬家之前为何要送面条,关键是送面条来的时候我已经吃过饭了,但是闻到面条的香味还是忍不住尝了一口,接着又是一口,结果一碗面最终全被我吃完。后来时常想起这件事,想着那碗美味的面条。再到后才明白搬家吃面告别,寓意常来常往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马上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Copyright © 2010-2024 重庆鲜面条网(cqxmt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营业执照

渝公网安备 50023502000327号

ICP备案号:渝ICP备13008162号-7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