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马上注册

快速登录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手机号码,快捷登录

手机号码,快捷登录

搜索
在线发布面坊、帮工信息面坊工作服 188 7521 8789 虚假面坊信息举报公众微信:miantiaowang
查看: 2269|回复: 0

4000年前的面条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3-2-25 21:41:2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江苏南通
几年前,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发现了距今4000年的面条。据媒体报道,面条是在一个倒扣在地上的陶碗里发现的,发掘者认为面条的成分是粟和黍,并推测面条是经过反复拉抻面团做成的,很像今天的西北“拉面”。这个发现一经报道,立即引起很大轰动,这团“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”成为中国史前农业的重要发现。

  最近发表的一份中美科学家的实验报告,对喇家遗址出土面条的成分和制法提出了质疑。这份实验报告透露了非常重要的信息:发表的喇家面条照片是在发掘现场拍摄的,当时看上去面条的形状还是完好的,发掘者把陶碗重新扣上送到了实验室。在实验室里,研究者把陶碗重新打开以后,吃惊地发现面条“不翼而飞”了,碗内只剩下残留的泥土。在这种情况下,研究者提取了6个分析样本,前面说的面条成分和制法的推论,就是基于这6个分析样本。通过这份实验报告学界才知道,原来研究样本存在着这么严重的缺陷。

  中美科学家的实验包括两部分:面条试制和水煮试验; 对水煮前和水煮后的面条淀粉粒进行检测和形态比较。实验材料为脱壳的粟、黍、小麦加工的面粉。

  实验结果表明,粟和黍加工的面团非常粗糙,易碎,拉伸性差,用擀面杖擀时即成碎片,无论是单独的粟或黍,还是二者混合面粉都很难用传统方法擀成面条。当掺入适量的小麦面粉后,面团的拉伸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。水煮以后,不掺小麦面的和掺小麦面的面条的形态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,显微镜下图像也有很大区别。实验报告发表了一系列实验过程照片,以及未加工的、研磨后的和水煮后的不同作物淀粉粒的镜下照片,并给出一系列实验数据。实验报告认为,从原始报道中不能确定所分析的样本是否来自“面条”,小米面不适合也很难做成面条,如果真要做成面条必须掺入适量的小麦面粉。

  然而考古工作者在喇家遗址里并没有发现小麦的遗存,中美科学家们提出的必须掺入小麦面粉的说法,对于喇家面条很难成立。小米面确实粗糙不适于擀抻,要做成面条必须改变原来的拉伸性能,但是,并非只有掺入小麦面粉才是唯一的配方。比如,掺入榆树皮面等有黏性的食材,也能改变小米面的物理性能,东北冷面就有用玉米面或高粱面掺榆树皮面做的,河北、内蒙古的咯豆子有掺榆树皮面的。喇家面条里面究竟添加了什么成分,还需要重新研究。

  顺便说一下小麦起源的问题。小麦不起源于中国,起源于西亚。野生麦驯化为种植小麦的年代,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1万多年以前,到了距今8500至7500年,小麦在西亚已经相当普及,并陆续向中亚、北非和欧洲等地扩散。近年来中国境内陆续出土了一批早期的麦类作物遗存,大致集中在新疆、甘肃、青海以及陕西、河南,从整体上看,西部的年代早,东部的晚。根据目前的线索,中国境内的麦类作物大体是沿着中亚-新疆-河西走廊-陕西-中原这一途径自西向东逐渐传入的,目前一般认为,小麦传到中原地区的时间不晚于商代。新疆阿斯塔纳唐墓里出土的距今1300年的饺子,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小麦面粉食物遗存。至于小麦向古代中国南方传播的途径和时间,由于没有更多的考古实证,目前还不十分清楚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马上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Copyright © 2010-2023 重庆鲜面条网(cqxmt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营业执照

渝公网安备 50023502000327号

ICP备案号:渝ICP备13008162号-7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